首页 > 名言警句 > 励志 > 为人处世 >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1块钱赚到100块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1块钱赚到100块

   来源:荟萃咖    阅读: 1.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块钱如何变成100块钱?这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还真能做到。以下是本站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1块钱赚到100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1块钱赚到100块

在最短的时间用1块钱赚到100块的方法:

1块钱如何变成100块钱?

——来看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是怎么做的

如何用1块钱赚到100块?

为自己增值的办法有很多种,你需要的只是转换一下思路,来一场不一样的思考。

和斯坦福大学的案例一起来学学:什么叫“创新思维”(Think outside the box)吧!

如何在2小时内用1块钱赚到100块钱?

这听起来有些不靠谱。

但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Tina Seelig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小测试,虽然不是1美元,但也差不多:

她给了班上14个小组各5美元,作为启动基金。学生们有四天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当他们打开信封,就代表任务启动。每个队伍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运用这五美元赚到尽量多的钱。然后在周日晚上将他们的成果整理成文档发给教授,并在周一早上用三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虽然斯坦福的学生个个顶尖聪明,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个不小的难题。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同学们必须最大化地利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也就是这5美元。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完成这项挑战呢?

当教授在课堂上第一次向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底下传来了这样的回答“拿这5美元去拉斯维加斯赌一把!”,“拿这5美元去买彩票”!

这样的答案无疑引来了全班的哄堂大笑。

这样做并不是不可行的,但是他们必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另外几个比较普遍的答案是先用初始基金5美元去买材料,然后帮别人洗车或者开个果汁摊。

这些点子确实不错,赚点小钱是没问题的。不过有几组想到了打破常规的更好的办法,他们认真地对待这个挑战,考虑不同的可能性,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你最宝贵的资源,并不是这5美元

挣到最多钱的几只队伍几乎都没有用上教授给的启动基金——也就是这5美元。

他们意识到:把眼光局限于这5美元会减少很多的可能性。

五美元基本上等于什么都有没有,所以他们跳脱到这五美元之外,考虑了各种白手起家的可能性。

他们努力观察身边:有哪些人们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通过发现这些需求,并尝试去解决,前几名的队伍在两个小时之内赚到了超过600美金,5美元的平均回报率竟然达到了4000%!

好多队伍甚至都没有用到他们的启动基金,这么看来的话他们的投资回报率竟然是无限的!

所以他们是怎么创造这些奇迹的呢?

创造奇迹的办法一:

另外一支队伍用的方法更加简单。

他们在学生会旁边支了一个小摊,帮经过的同学测量他们的自行车轮胎气压。如果压力不足的话,可以花一美元在他们的摊点充气。

事实证明:这个点子虽然很简单但有可行性,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在附近的加油站免费充气,但大部分人都乐于在他们的摊点充气,而且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都表示了感谢。

不过,在摊子摆了一个小时之后,这组人调整了他们的赚钱方式,他们不再对充气服务收费,而在充气之后向同学们请求一些捐款。

就这样,收入一下子骤升了!这个团队和前面那个出售预订座位的团队一样,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客户的反馈,然后优化他们的方案,取得了收入的大幅提升。

这些团队的表现都很不错,班内其他的同学对他们的展示也印象深刻。

不过赚了最多钱的那个团队才是的牛人,他们真正把“think outside the box”发挥到了极致。

创造奇迹的办法二:

有一个队伍发现了大学城里的一个常见问题——周六晚上某些热门的餐馆总是大排长队。

这只队伍发现了一个商机,他们向餐馆提前预定了座位,然后在周六临近的时候将每个座位以最高2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那些不想等待的顾客。

在那一晚,他们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1. 团队里的女学生比起男学生卖出了更多的座位,可能是女性更具有亲和力的原因。所以他们调整了方案,男学生负责联系餐馆预订座位,女学生负责去找客人卖出他们的这些座位的使用权。

2. 他们还发现了当餐馆使用电子号码牌排队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卖出这家餐馆的座位,因为实物的交换让顾客花钱之后得到了有形的回报,让顾客感觉自己所花的钱物有所值。

创造奇迹的办法三:

这个团队认为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既不是五美元,也不是两个小时的赚钱时间,而是他们周一课堂上的三分钟展示。

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不仅学生挤破了头想进,公司也挤破头了希望在里面招人。这个团队把课上的三分钟卖给了一个公司,让他们打招聘广告。

就这样简简单单,三分钟赚了650美元。

他们发现:他们手头最有价值的资源既不是去售卖自己的时间,也不是去卖面子,而是售卖他们班上的同学——这些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现在人人都在追求的“Think outside the box”。

二、找到最直观的解决方法,然后排除它

斯坦福的这组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最好的“Think outside the box”的做法是什么?

下面这个原则将对你非常实用。

“当遇到问题时,先找出看起来最明显的解决方法,然后将它排除掉。好,现在可以开始思考其他的解决方式了。”

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有点虚,我来举个例子。

想象你现在是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比如说你想开家餐馆,像下面这个样子。

餐厅是干什么的?提供食物。

但是不行,现在我告诉你——这家餐馆不能提供食物,或者说,食物很一般。

换句话说:你要开一个不以食物吸引人的餐厅。

既然决定不用食物吸引客人,那么取而代之要用什么吸引客人呢?

1.你可以把重点放在营造与众不同的餐厅氛围上,开一个主题餐厅,比如说这样——一个航空主题的餐厅(把餐厅打造成飞机的样子)。

2. 或者,你邀请一支很棒的乐队或舞团来演出,比如这样:

3. 你还可以把用餐环境布置成儿童乐园的样子,吸引亲子聚餐,比如这样:

4. 你甚至还可以把用餐环境移步室外,比如说这样:

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方案……..

当排除了“食物”的亮点之后,你需要思考的——就是打破常规的点子,这就是think outside the box。

善于think outside the box的人,不仅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解决方式,还能识别别人没有意识到的资源,并把它包装出最到的价值。

就是这样,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先排除那个显而易见的,以此为前提去思考:

如果解决你手头工作最简单的方案不给力了,你还有什么办法?

如果你的老板今天不给你发工资了,你还有什么谋生之道?

如果情人节不让送花了,你会给心爱的TA送什么?

如果热门旅游景点都不给游客发签证了,你还能去哪玩?

……

“你活在盒子里,工作在盒子里,你驾驭这个盒子,最终又被埋葬在盒子里。跳出思维的盒子,当你真的发现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外面本没有盒子”。

跳出你思维的盒子,你的生活也会增加许多可能性。你所得到的,将绝不仅是100美元而已。

赚大钱需要抓住趋势风口,社会趋势是真正赚大钱的逻辑

不知道各位创友是否也有过这种体验?即便你每日仍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但是你的付出不一定会带来等值的回报。反而是那些身边看似其貌不扬、也未必见得有多努力的人过得比你还好,赚比你多的钱。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灰心?今天80后励志网推荐的这篇文章,并非为了让你灰心。赚大钱需要抓住趋势风口,但对想赚小钱的人来说,仍需不时充电补上不足,力求勤勉多学,因为小咖相信,机会来临时,做好准备的能力者,一定会是那个抢先占领商机的人!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

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

我很多年前写了篇中国股市的文章,里面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

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20xx年,例如20xx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

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

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xx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

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

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

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本科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

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九鼎投资创始人)谈话,他谈到他20xx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

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再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

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

周鸿祎说: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

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趋势这个东西,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

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太晚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

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

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

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

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

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

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

我自己对金融行业的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的行业的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的时候,狠狠地赚钱,不能赚钱的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

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的事情玩他干什么呢?

当年袁绍官渡之战,谋士跟他说,不能打,不能打,一定败。袁绍不听非要打,还把谋士关了起来,后来果然败了,别人就跟谋士说,主公败了,真该听你的话啊,回来会感激你的。谋士就叹气说,不是的,如果主公胜了,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天天奚落我,骂我神棍,我还能活命,如果败了,他一定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反倒把我给杀了。没多久就应验了,这个世界没人喜欢说真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不过好在我是自由身,这个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就是你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不听。

今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

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

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

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的爱情故事。

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

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

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

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

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关于为什么社会整体的无意识,可以看我书章节里大数据这个章节。这里不多说了。

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

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

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

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20xx年进不了银行的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

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命格不再,就别瞎想了。

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

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

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

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

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签名
励志口号
励志英语
励志书籍
励志诗歌
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