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知识 > 范文 > 教学反思 >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来源:荟萃咖    阅读: 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让大家猜测、想象身边哪些熟悉场所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平方千米?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再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使学生加深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密不可分。

同时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尽量的去猜,去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但还是没有实际直观的一个感受,如果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的操场上去跑一圈,感受100米的长度,感受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建立1公顷的概念就更加清晰,有了1公顷的表象,那么1平方千米就是100个1公顷,就更加容易理解。相信学生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充分理解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书上涉及的单位换算大多是在整数的范围里,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都不是整数,所以课上要注意数据的大小,可以有不同的数,关键是强调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公顷到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小数点移动4位。平方千米到公顷进率是100,小数点移动2位,平方千米到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00,小数点移动6位。 另外可以要求学生用边长是1( )的正方形面积是1( )来描述各面积单位,相信学生在熟记之后,能帮助更好的理解进率。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本月,学校重点抓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是行政听各位老师的"推门课"。虽然让我们任课教师着实紧张了一把,但是这样也是让我们老师教学进步最快的方法。

3月28日,贺书记听了我五年级《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内容比较简单,重点在于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对正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一节课中,重难点把握比较好,学生表现还不错,但是学生还不够活泼,主要是我准备不是很充分,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到位,习题的设计缺少层次感,对学生能力锻炼还不够,没有能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课后,听了贺书记的一番点评,我顿时觉得头脑很清晰,对以后怎么教学立体图形这样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楚的轮廓。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实际情况,提出各种想法,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学生也会因此对学习感兴趣,整个课堂上就不会枯燥乏味。

然后要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挖掘思考潜力,学生的活动是自由的,是鲜活生动的,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能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再次,学习数学一定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本身,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练习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觉得很熟悉,并且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老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磨练,才能不断进步。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今年和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

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次教学我却未作任何铺垫,上课伊始便创设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分饼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由于我没有“先入为主”的牵引,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他们才能按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给学生多大的探索空间

第一次教学中,由于我指向明确,学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表面上看也是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得到的,但实质上整个发现过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尽力为学生除去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去,这无异于“替蝶破茧”,免去了挫折,封杀了学生的灵性。诚然,这样的教学快捷、高效、省时,教学一帆风顺,但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又有多大?学生的思路如出一辙,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次教学中,本人没有苦心突显玄机,牵引学生就范。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样的处理,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试误、生疑、验证,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是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激励着学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丽的数学恢复为火热的思考”,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在学习上展现出创造的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连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

三、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学习有倦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本人的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的及时让他们被缺补漏,导致养成了它们做作业的非留不做侥幸心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时,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一部分后进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

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关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2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要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 = = ;学生2:3× = = = = ??)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 的和是多少?

2、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

3× = = 3× = = = =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因此,我在教学完例题之后将题目深化,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

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 = = ;学生2:3× = = = = ??)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 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2、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3× = = 3× = = = =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教材的例题是——“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

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再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在教学中出现生活中的数学,“一个书包原价30元,打九折的价钱是多少元?”其中打折的意思部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应该再巩固打折类型的题目。

第三课时 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

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新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一直是教师感叹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内容,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我在教学本节课后,感触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如我首先安排了从3瓶、5瓶药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其次安排了9瓶药中找次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如分几份最好?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把药瓶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来。

随着课后进一步的研讨和交流,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冷静地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思考后,发现诸多问题:

1、学生的情绪状态有低走的嫌疑;整堂课学生的情绪是比较低的,课堂气氛也是较紧张的。学生情绪最高的是玩游戏的时候,在课堂的后段,学生的情绪没有开始高。2、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我发现,过多的师生对话充斥整堂课,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冲突,这是这堂课的症结所在。从听课老师的反映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问题还较严重。

3、教师语言的把握和引导还要加强。一个深刻的数学思想确实能快捷地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这应该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方向。但一个深刻的数学思想,想要让学生在这一堂课上理解,消化并能在日后的问题解决中加以运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有着高超的语言艺术,以什么方式诠释,什么时候,说到什么火候,很关键。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我们习惯性的反应就是“难”,可经过这次历练,我才发现不是教材难,而是自己太“懒”,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思索,其实方法总比困难多。有效的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有效的课堂需要不断反思。

我想感谢,感谢学校給了我这次难得可以锻炼的好机会.正因为如此我深刻的体会到当老师不容易,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打电话》是新课程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这节课题材非常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节实践课,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学习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的体会:

1、能上出活动课的特点。

首先是“活”,能主动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活跃数学思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参与度高。再是动,这节课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能否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把问题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有争有辨,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心情舒畅。

2、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打电话,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从红星小学要对文艺节目进行排练需要通知演员入手,到对打电话方案的设计改进,都让学生结合知己的生活实际,使整节课的知识发展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合作完成。能看出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我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进度,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帮、放,例如关于7名小演员的通知示意图的教学时,当学生用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或平均分组的方法发通知时,教师就用投影仪把他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事,当学生在填图中发现这样分组不省时时,就自己画起图来,有所创新地改进画图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有序的学习画图,这种方法更能让后20%的学生也能接受。这里也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方法的优化。

3、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把知识的探讨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通知15名小歌手的过程中。把15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发通知时,需要7分钟,学生同样用分组法研究,把时间艰难的一分钟一分钟的缩短,最后只需5分钟。每缩短1分钟,学生就为自己的成功高兴一次。又如学生把不同的分组法,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要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寻找规律的过程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再将学生发现的问题应用到实际中去。如在6分种内最多能通知到多少名小观众的问题中,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的开心,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埋下了快乐的种子。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自己存在的不足:

1、创设“打电话”的教学情境时学生有点乱。

2、教学过程中的高潮把握时机的能力不强,使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特别之处。

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还比较弱,课后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

4、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课堂中展示的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打电话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不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发现了许多学生的巨大潜力,也感知在新课程环境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中得到对知识的那份欣喜和兴奋是多么的重要。课的好坏不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学到了如何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我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力争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使自己的课更能让我们的学生所乐于接受,更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是面积知识的提升和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感。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一开始我就从谈论生活中的各种组合入手,进而出示七巧板拼图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一些组合图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做好铺垫。

2、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组合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每个图形均可分为相应的几个部分。学生在解答中也将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体验成功的愉悦

3、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拼图,画图,分割图,并自行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拼一拼、画一画,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组合”的概念,从而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4、顺应生成,张扬个性。在备课时,只考虑到“割”和“补”,没想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了“移补”的方法(是预料之外的) 虽然是因为数据的偶然性,但这种想法很奇特,方法用起来比较简便,予以鼓励。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这是第二次上课,相比较上次的美术课,这次出现了相似的问题,对学生知识的不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了解。今天的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通分》,整体流程就是先复习导入,主要是复习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是新授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结束后有个小练习;接下来是今天的重点,通分的学习。在这个地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重点部分的板书没有完整,通分后的结果没有板书出来,导致最后的时候学生不明白。其实我以为最后一步应该学生能明白,因为那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想到,小学生的教学不仅要精细到每个步骤,而且还要板书出重点的每一个步骤,完完整整,每一步都得有分析。

希望下次在教案的准备更加精细些。讲解更加细致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学生气氛超兴奋时,要稍微的压一下学生,掌握好学生情绪的度,既不能太过兴奋,也不能太过无力低沉;在表扬学生时,可以普及到全班。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共包含九个单元:方向与路线、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可能性、四则混合运算(二)、多边形的面积、土地的面积、方程、探索乐园,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另外还有三个综合实践:旅游方案、铺甬路、估计玉米收入及最后的整理与评价。

《方向与路线》这单元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线路图,使学生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所经过的地方,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是在学生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而能进一步了解北偏东 °北偏西( )°等具体位置的描述,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活动中加深体验。

在学习“托运处在花坛的东偏北40°的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在课堂中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让学生每四个人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对于另外一个人的位置。如A同学在B同学的什么方向上,而B同学在A 同学的什么方向上,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合作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托运处在花坛的东偏北40°的方向上。”它是以花坛为观测点。而“花坛在托运处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托运处为观测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测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托运处在花坛的东偏北40°,托运处在花坛的北偏东50°的方向上。

《小数乘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因此教学时利用很长时间进行探究,做到了水到渠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3,把3化成3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个十分之一。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往过去的计算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十分的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而错误的方法给予鼓励。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情境的创设要简明一些,把时间缩短,尽快切入主题。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练习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3、难点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这个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数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上虽然与生活联系起来了,但没有真正与生活联系,应让学生明白,购物时并不是量大优惠就买多的,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购买物品。

《土地的面积》教学的是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公顷。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比较困难。在教学中,结合例题图片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单位,使学生初步感受公顷是计算大的土地常用的单位。感知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多少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之后,让学生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在学生充分体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理解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方程》的教学学生经历由天平上的具体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并不陌生。

比如: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方程的书写规范来说,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老师规范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对于稍复杂的方程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

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把运算符号“+”看错成了“-”,又自行改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也体现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的教学行为上,老师的教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太紧张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复杂情绪的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多一份灵气。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克服学习困难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反思我的教学,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先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再展示思考方法,接着讨论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是否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全部梯形的面积计算,进而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从教学效果看,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初步形成的转化的思想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汇报时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梯形运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体来看不如前一节课的效果好。我仔细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学生的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没有准备梯形图形),导致参与面小了,效果不理想;二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好,不能将自己的发现从数学角度和思维的方法来表达出来,我想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要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学习的品质;三是学生的个性没得到张扬,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有的学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完成推导梯形面积的过程。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本次期中考试考查了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答卷情况,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我认真进行分析与思索,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从试卷的出卷情况看

1、首先,版块设计得简洁、明朗,结构合理,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答题空间。,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心。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认识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和判定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试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特殊注意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了结合情境解决问题的思想,让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性。

5、试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灵活性,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碰到的一些问题。如:计算部分的脱式计算等。五年级期中数学试题

二、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情况,我在学校要求的登记本上已做了分析与登记,这里就不在做具体的说明。

三、改进措施:

1、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正确度。

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加强对分数知识的拓展。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探究和交流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2.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但有部分学生不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原因是有个别的口决不过关,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如:本课在探究新知中学生很快就用竖式算出了结果,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用加法计算,这可能跟学生曾预习过有关,也可能因是这学期第一堂课,前面复习的时间稍多些,以至没有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有关。当时我很快地进行因势利导,直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交流,理清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之后的十几分钟用于练习。学生说出1.5元就是15角,算出积后再“缩小10倍”就可以了。引号中准确说应该是“缩小到它的1/10”,连我自己也忽略了,因此没有提醒学生纠正过来,今后将特别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学生的概括能力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足够述说的时间。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

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时,感到难度很大,特别是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区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仅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发言很积极,效果也很好,回顾一下,成功与不足兼而有之,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创新教学方式

教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新课时出示“工作表”为学生提供了求知的路引,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常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在“自学”、“交流”之后,加入“自我反思”一环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了解到各自的见解,并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对知识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控的意识。

虽然质数与合数的新课教学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它们的概念,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问题却特别多:

1、素数和合数分辨不清,51,91被许多学生当成素数;

2、写50以内的素数,错得太多,不是多写就是少写;

3、与奇数、偶数混合后的判断题出错多。为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各自概念,掌握各自判断方法,也要让学生背一背素数表,帮助学生快速辨别素数,还要告诫学生要细心,要有耐心和学好的信心。

应再额外教给学生判断素数的简便有效方法:依次用2、3、5、7、11等素数去除这个数,看有没有余数,如91除以7等于13,121除以11等于11。花些时间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值得的,它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新课程数学五下教材在数学广角中安排了“找次品”这一内容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在进行“找次品”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以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精选研究数量,逐步优化找次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放弃的了教材中以3个物品、5个物品再到9个物品的研究顺序,将其改为3个物品、4个物品、8个物品、9个物品进而扩展到10个、27个物品中找次品的研究。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1.探究3个物品中如何寻找轻的一个,利用学会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和思维能力,在体验了找次品方法的多样性后,以用天平称作为实践操作,第一次优化找次品的方法,使学生得出找次品用天平称最方便。并在教师的指点下完成数字化的分析方法:

平衡1次3(1、1、1)

不平衡1次

2.利用不同的分法探究出4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在学生实践操作和数字化的分析过程后,质疑利用天平称找次品时,一般要将物品分成几分?两份还是三份?引出用较大数量来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并随机引导学生用数字化的方法去研究8个物品中的次品应如何找。当学生得出方法后,将学生的所有方法罗列在学生面前,利用观察让学生发现数据大时分两份的方法次数不是最少,第二次优化找次品的方法,是学生初步得出用天平称找次品时一般要分成三份,两份在天平上、一份在天平外。但同时有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同样分三份,有些称的次数少,有些却反而更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以9个物品为例继续研究,第三次优化找次品的方法。在关注学生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分析问题的同时,反馈出学生的解题方法,几关注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方法的优化提供可做分析的蓝本。(其中部分方法不做全面展示)

9(4、4、1)4(1、1、2)2(1、1)3次

9(3、3、3)3(1、1、1)2次

9(2、2、5)5(2、2、1)2(1、13次

9(1、1、7)7(1、1、5)5(1、1、3)2(1、1、1)4次

而后教师重点指导交流: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且称的次数最少这一结论。随机使学生产生不能平均份的数量应该怎样处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刚才8个物品找次品的方法,思考其中分三份的几个情况?从中发现“利用天平找次品,如果待测物品的数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时,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每一份的数量差不多,其中必须有两份要一样多,另一份的数量尽可能与之接近。”最终优化找次品问题的解题策略。

猜想验证,探究规律

回顾前面找次品的研究,让学生发现在3个物品中找只要1次,4个物品中找只要2次,8个、9个物品中找也只要2次。并猜想5个、6个、7个物品中找的话,要用几次才可以了?并进行分析验证,得出在4个到9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只要用天平称2次的结论。随后让学生研究10个和27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的次数,既做为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又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找次品的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日记
周记
小说
摘抄
语文
作文
口号
读后感